“这是这两年近二十万字民情日志的缩影……”
2月17日晚,他给我看了这篇日记。
也许是那堆摇摆的柴火勾起了他的回忆,
能感觉到,
那两年的他和往事已经扎根在那方土地上,
随昔日的老房子深埋于挂钩村如今的小洋楼和硬板路下。
当时的他,
是临沧中院驻凤庆县腰街乡开明村扶贫工作队长。
小时候放牛、喂猪、砍柴,总以为村庄就是天地的中心。后来,沿着村口那条路往外求学,家乡渐行渐远,村庄变得陌生、陈旧、秃唐。小径己消失,芳草独萋萋……
腰街会是咋样?
明天,正式开始农村工作了……
这是2015年入村后写的第一篇驻村日记。
3月15日早,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爬上腰街最高峰:灵宝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两年青春,似沙漏般,弹指间流在昨日。
七百多个日夜,时光太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
将离村了。
欢喜?感动?
难过?悲凉?
五味杂陈。
澜沧江畔,蜂蝶搧起的春风,又一次唤醒脚下这片热土。
曾隐在一片葱绿茶山中的村委会如今己被一排排异地搬迁安置点“别墅”掩盖其中。腰开公路己验收;烟区公路己开挖至江边;大临铁路(凤庆段)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红豆杉又长高一寸、冬桃己发新芽。全村2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己脱贫;“彝族王子”罗副买了台小型挖掘机;支书的平顶房开始浇筑地圈梁;一名年轻的乡干部提拨到它乡任职;一美女队员也找到了心仪的男朋友……
一切都在悄悄发生变化。
一张张照片真实记录了两年的工作和生活。
两年来,我们成了最后一批新农村驻村工作队,经历了百年不遇的脱贫攻坚,三十年一次的土地确权,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五年一次的县、乡人代会选举、三年一次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一次次接受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及评估第三方的督查、检查、验收、调研、指导、督导;随时适应角色变换:党委副书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兼驾驶员、村值班员 、保洁工、厨师、伙夫……换了四部车子,跑爆两个轮胎,磨破两条牛仔裤,负伤五名队员,自己拐杖换了两次胶皮。残腿还没好,第二次工伤,又添“心愁”……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
脱贫攻坚,还在路上!
我庆幸,亲自见证并有幸参与其中,并且成为这场攻坚战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两年心路,无论工作、生活条件有多艰苦与不易,有前辈及朋友们那些细小的善意与问候总能支撑着我在村里度过无数孤独的夜晚……
谢谢你们!
老村曾写过:“你看多少繁花,总是有开有落。那有什么要紧?毕竟恣意活过”。
也是。
把被褥洗净,折好“喜”字毛毯;把院子里几根烟蒂捡起仍进垃圾桶;把火塘里半截柴块埋进灰烬里,留个火种,薪火相传……
拄起拐杖,依依惜别。
来时陌上花似锦,回时村头柳又青。
驻村时,家中的小宝刚满月18天,如今己留起了漂亮的“刘海儿”!宝贝,对不起,爸爸欠你两岁童年一个拥抱……
“玉梯空伫立,倦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再见,腰街。
再见,开明…… (罗维平)